古蹟教育劇場

古蹟教育劇場

前中央裁判司署的法庭,化身成重現歷史案件的沉浸式體驗劇場。這個以探究為本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和討論,提出重要的問題,建立批判性思考和溝通技巧。

學生將認識20世紀早期的香港,反思因貧窮而衍生的社會問題。活動以大館前中央裁判司署的法庭案件為主軸,讓學生延伸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學生多角度探討那些無權勢的、承受著不平等待遇的,和尋求改革等觀點。

學生回顧歷史後,亦會覺照當下,以創意活動反思個人在現今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思考現今香港於改善貧窮的狀況上前進了多少?個人如何有能力帶來積極變化,並建設更美好的社會。希望所有人享有平等權利,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本活動邀請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為活動伙伴。

本活動有兩個為高小及中學生而設的主題。

古蹟教育劇場 I:販報小童 (小五至小六 及 中一至中二)
1930至50年代不少貧困兒童穿街過巷兜售報章,交通意外時有發生。是次主題取材於1933 年的法庭案件,並延伸討論童工及免費教育對改善貧窮的重要性。

古蹟教育劇場 II:蓄婢制度「妹仔」 (中三至中六)
早期香港人口販賣和拐帶婦孺情況盛行,將貧窮女童賣作「妹仔」,雖賦予生活照顧,但不能保障女童置於家暴及兒童奴隸的危機之中。是次主題取材於牽涉婦女及女童的法庭案件,並延伸討論社會觀念、制度、法例的改變如何一步步加強保障兒童權利,走上改善貧窮及性別平等的道路。

  • 2023/24學年(至2024年6月30日)名額已滿。
  • 2024/25學年(2024年7月1日起)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活動收費有所調整,敬請留意。
  • 時間︰逢星期二 10am–12:30pm / 2pm–4:30pm(公眾假期除外)
  • 活動收費將按活動時數計算︰2.5小時為HK$4,800
  • 活動以廣東話進行


參觀資料
上限為30人
學校資料
聯絡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