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對談

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 – 對談 1
以文化、藝術、創意令城巿煥然重生

大館對談:中國文化遺產系列 – 廣東五邑僑鄉保育

大館對談:「誰是誰」— Sarah Morris與Tobias Berger對談

大館對談:監獄系列 – 「療癒之牆」:藝術的復和力量

大館對談:監獄系列 – 殘損的香港筆跡:戴望舒在香港與中西區文學地圖

大館對談:監獄系列–超越圍牆隔膜

大館對談:「觸手可及」系列–構建一個自然向好的香港

大館對談:「觸手可及」系列–烽煙下的文化遺產

大館對談: Transformative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Hong Kong, Macao and Mainland China–25 Years of an Evolving Model

大館對談:「觸手可及」系列 –「疫境」自強

大館對談: 性別關係商議–歷史的啟示

大館對談:17至18 世紀音樂的經典性與詮釋 朱利奧‧迪亞里士奧與簡寧天對話

大館對談: 哭嫁歌 – 龍躍頭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館對談:藝聚青年

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 – 對談 3
城巿中的性別、權力和文化遺產

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 – 城市遺產的創新

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 – 對談 2
以自然與文化建構城巿適應力及可持續性

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 – 對談 1
以文化、藝術、創意令城巿煥然重生

大館對談:真相的幽靈

大館對談—巴黎聖母院 – 如何在廿一世紀重建哥德式傑作?

大館對談—國際建築保育系列

大館對談
同陌生人跳隻舞

大館對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誕生

大館對談—柏林國家歌劇院之復修

馬鞍山精神:馬鞍山鐵礦場遺址地景保育

CHAOS: 夏永康 × 井上嗣也

二十世紀遺產:多元香港故事 – 應用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二十世紀遺產的歷史主題體系」

大館對談—翻遍石頭 —— 從香港到墨西哥的物質之旅

大館對談—共融保育與文化聯繫:培養人和地球復原力

大館對談—夏日學社 #4 許煜與Hans Ulrich Obrist對談《藝術與宇宙技術》

大館對談—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大館和外灘美術館

大館對談—以人為本: 從社區敘事到規劃與設計

大館對談—讓經典成現代:Frank Gehry翻新費城藝術博物館的藍圖

大館對談—朝氣蓬勃的海濱古蹟新藝術區: 澳洲華素灣2/3號碼頭的活化

大館對談 — 潛藏的創新: 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活化專案

立下根基:《布拉憲章》與文物價值

中國和意大利的書劍文化

治癒建築:「慈山 · 心導遊」身心洗滌之旅

古蹟重生:都爹利街石階及煤氣路燈修復工程

香港殖民地的犯罪、正義與刑罰

表面以外:細談歷史建築物的油漆保育

創造宜居城市:仰光建築保育和發展的融合

記憶之外: 從法國到澳門的建築保育

日期及時間

2022年7月4日 7pm-8:30pm

地點

賽馬會立方及網上

費用

免費

簡介

聯合策劃

從聯合國《關於歷史性城鎮景觀的建議書》的主題演講出發,此系列首場「大館對談」,將探討城市更新的整體性願景和策略。另外,就藝術和創意在激活城市公共空間所扮演的角色,揭示文化在可持續發展中所潛在的轉化動力。

節目將以英語進行,並提供英語至粵語(現場及網上)及英語至普通話(網上)即時傳譯。

主持人:

許焯權 |  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系教授及創系主任

講者:

Jyoti Hosagrahar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副主任 (主題演講講者) (網上)

蔡培祥 | 赫爾佐格和德默隆香港工作室總監

評論員:

顧鑫 | 蒙納士大學媒體、電影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 (網上)

7:00pm – 8:00pm

講座 

8:00pm – 8:30pm

問答時段


主持,講者及評論員簡介

許焯權
Jyoti Hosagrahar
蔡培祥
顧鑫

許焯權教授為香港恒生大學藝術設計創系主任。於康奈爾大學取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劍橋大學獲得藝術及建築史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他為香港及加拿大之註冊建築師。並於中國及香港擔任客席、榮譽及兼職教授。此外,他亦曾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及教授,於香港大學建築系任教,兼任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他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 年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專家顧問,現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30年/文化指標》區域專家顧問。

Jyoti Hosagrahar 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副主任。  Hosagrahar 帶領落實「關於歷史性城鎮景觀的建議書」、「城市規劃項目」、「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文化及自然遺產政策、「新城市議程」、「 Earthen Architecture Program 」及「世界遺產基金」等項目,此外亦於文化範疇中加入文化指標,以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於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部總監。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院( GSAPP)擔任教授及SUI Lab 的總監,並持有印度邦加羅爾市 Srishti Institute of Art Design and Technology 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教授文化、生態及可持續發展,同時亦負責博士學位課程。除此之外,她亦兼任印度邦加羅爾市非牟利機構 Sustainable Urbanism International(SUI)的聯合總監。Hosagrahar 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建築及都市研究博士學位。

蔡培祥於2003年加入赫爾佐格和德默隆建築事務所巴塞爾辦公室, 擔任項目建築師,並於 2009 年成為協理。他參與了亞洲各種類型和規模的項目,包括北京的Tree Village Campus總體規劃和TPT大樓、金華結構雕塑和金東新區商住發展項目、印度加爾各答現代藝術博物館、越南西貢綜合商業大樓、澳門中央圖書館設計比賽和位於上海的企業總部大樓。他於2011年派駐香港,負責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的設計實踐, 該項目於2018年開幕並向公眾開放。與此同時,蔡培祥參與了香港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設計,他由2012年的競賽階段開始參與其中,並於中期項目的設計執行和後期施工階段,到2021年博物館正式開幕,一直擔任項目總監,領導香港團隊完成此矚目的地標建築。 他於2014年協調設立赫爾佐格和德默隆香港辦公室,此後一直負責管理其日常運作,並於2022年成為工作室總監。

蔡培祥從小就生活在香港,並於2001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獲得了建築學碩士學位。從2001年至2003年,他曾居住於北京並在張永和非常建築工作室工作。

顧鑫擔任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媒體、電影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她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 2005 年《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特聘的專家,並曾任澳洲蒙納士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碩士(MCCI)課程主任(2018-2019)。她發表的文章議題非常廣泛,涵蓋城市創意產業、文化工作、創意創業、文化及創意產業政策、媒體城市、創客文化及網絡文化等議題。曾與英國、中國及印尼的政策倡議合作,支持當地小型創意產業發展及服務。她專責研究創意城市及創意經濟於不同社會、經濟及政治環境下的轉型。現階段,她的研究關注數碼創意經濟,著眼於通過巨大的變革性數碼媒體生態系統實現創意的民主化。近期出版包括 Red Creatives (Intellect,2020)及Re-imagining Creative Cities in Twenty-First Century Asia(Palgrave Macmillan 2020)。


節目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