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書相印

聲書相印

聲書相印

聲書相印 | 許思樂:《靡音》

默示聆聽:緘默與失聰

大館對談:聲音印記

日期及時間

2023年9月27日 - 11月26日 星期二至星期日 | 11am–7pm

地點

藝術家書籍圖書館

費用

免費

簡介

SOUNDS LIKE PRINT | 28.04–01.05.2023 | 24.05–03.09.2023 | 27.09–26.11.2023

「聲書相印」著眼於聲音和印刷品的相互關係,針對那些能大量製作並廣泛流通的物品,如卡式帶、CD、黑膠唱片、書籍、粉絲雜誌和海報等。整個展示以這類訴諸視覺的物品,彰顯獨立的藝術和聲音出版社的「自助」精神,突出他們如何通過自我表達與他人建立聯繫。

中間的展櫃呈現了內地和香港實驗音樂的現狀,而環繞周遭的還有幾個各具主題的「聲書展示」,像是為整篇「樂譜」留下註腳的「符號」。「聲書相印」還展出當代藝術家的裝置,連同表演和對談的發生,因而隨著展出的時間和節奏而變化。

「聲書相印」由朱珮瑿和Edward Sanderson(李藹德)博士共同策展,並與何思衍合辦。

#聲書相印


由衷感謝各位藝術家以及鋼琴家吳宇晴和嚴翠珠、長笛演奏家Izaskun Erdocia和蘇諾林、通利琴行、現在音樂、香港創樂團,以及Matthew Walker和James Hoff(Primary Information)。

實習生:林星學、Iuliia Zheribor、朱華悠然


節目

4月29日星期六,下午4:30-6:00 | 十大金曲:「聲書相印」精選

「聲書相印」的共同策展人 Edward Sanderson(李藹德)博士和朱珮瑿會邀請特別嘉賓,跟大家隨意傾談,參加者包括 BOOKED: 藝術書展的「聲音和印刷」出版商。他們會按下「播放」鍵,從顯示屏中選出十個段落,分享黑膠唱片、卡式帶和 CD 上的音樂,聊聊他們對聲音和包裝的看法:道出兩者如何互相補足,把珍貴時刻、感官感受和有意義的訊息濃縮地呈現出來。

5 月 1 日,星期一,下午12:00-7:00  |《家具曲(視奏版)》:楊嘉輝持續表演

這個持續表演與香港藝術家楊嘉輝的前作《咖啡桌音樂》一脈相承。在BOOKED: 書展最後一天,即勞動節當日,他的勞動就是替鋼琴家「翻樂譜」。兩位鋼琴家輪流視奏長達七小時的樂曲,樂譜則是通過演算法生成的 「歌集」,這些樂譜每天出版一本,陳列在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内。

鋼琴家:吳宇晴和嚴翠珠;特別感謝香港創樂團和通利琴行。

6 月 7 日,星期三,下午7:30-9:00 | 大館對談:聲音印記

亞洲地區的藝術家如何面對「地下和學術界」之間不斷變化的聲音關係?兩位學者池城良博士(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和李藹德博士(「聲書相印」的聯合策展人),對這主題均曾有所論述。他們將會討論:學術和藝術的印刷出版,以及不斷發展的當代媒體格式,在記錄聲音藝術景況的演變上扮演著甚麼角色?

今期「大館對談」也探索利用「聲音」和「印刷」的實踐來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對談過後將有問答環節和池城良博士的現場表演。

對談將以英語進行,現場設粵語即時傳譯。

7 月 30 日,星期日,下午4:00-5:30 | 李亦蕾 | 默示聆聽:緘默與失聰

大館當代美術館邀請了居住在倫敦的藝術家兼作曲家李亦蕾,來香港首演其作品《沉默》的第三幕。這是個多元化的項目,旨在鼓勵「默示聆聽」,一種微妙而無聲的聆聽實踐,以發現和放大那些未被聽見、不可發聲、被靜音和被壓制的聲音。

李亦蕾的創作橫跨多種媒體,以豐富想像力反思我們與聲音的日常關係。作為「聲書相印」的平行活動,李亦蕾會從一組由現成材料構成的圖形樂譜,發展出一場聲音表演。這些材料包括破損或損壞的樂器,還有不同詩篇,藉以探索利用無聲、語言或靜音媒介來創作音樂的複雜細節和種種挑戰。

李亦蕾將會針對大館的特定場地,以及在其中找到的材料,構思出真實和假想的情境,最後放在賽馬會立方表演。

11月19日星期日, 下午3:00-4:00 | 許思樂:《靡音》

現正在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展出的《靡音》是旅居荷蘭的香港藝術家許思樂,以樂譜架和歌譜構成的裝置作品。這次現場演出邀請了長笛演奏家蘇諾林演奏她的原創樂譜,樂譜引用了從未被人認識、非比尋常或無法辨別的聲音和語言,即那些像召喚又像警示的聲音,以及其他晦澀的言語表達模式。

許思樂巧妙混合聲音和印刷品,以「藍圖」模仿標準樂譜,來開開玩笑。職業演奏家要現場演奏她這些歌譜,必須利用訓練有素的能力,「調動所有精確技藝」,施展渾身解數,「讓一種無形力量去凌駕人類所知的控制方式」,使她的「靡音」能產生迴響。

圖片 1:Aad Hoogendoorn,鳴謝鹿特丹TENT; 圖片2-3:鳴謝藝術家


展覽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