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形 2023: speaker, you

聲形 2023: speaker, you

日期及時間

2023年11月14日 - 19日 表演:請參考以下時間表
工作坊:3:00pm - 6:00pm

地點

F倉展室、賽馬會立方、E倉低層

費用

表演 $150
工作坊 $200

簡介

策劃人:余林橞

現在音樂經理:張均謙

現在音樂項目主任:鄭梓鋒

大館當代美術館教育舆公共項目策展人:王莉莉

大館當代美術館項目統籌:鄭子翹

大館當代美術館教育舆公共項目統籌:鄺嘉賢

揚聲器常被視作一種通訊媒介,播放精確、經謹慎處理和過濾的聲⾳,讓聲音在空間中存在。揚聲器亦能代表權威的源頭,隱去身份與過程。聆聽者往往不知道其運作原理,只能單向接受傳播的聲⾳。第六屆「聲形2023」聲音藝術節以揚聲器模棱兩可及難以捉摸的內在本質為中心,透過三場表演和一場工作坊,探討揚聲器被主角化和擬人化的角色,描繪人工智能和意識的表現及作爲傳遞真相和展示權勢的用途。

表演

    

日期

時間

地點

藝術家

節目一

11月14日

8pm – 10:45pm

F倉展室

許思樂、林儷

11月15日

8pm – 10:45pm

F倉展室

許思樂、林儷

節目二

11月17日

8pm – 10pm

E倉低層、賽馬會立方

葉慧、卓夢婷

11月18日

4pm – 6pm

E倉低層、賽馬會立方

葉慧、卓夢婷

節目三

11月18日

8pm – 9:30pm

F倉展室

Dirty Electronics、 Tim Shaw

11月19日

8pm - 9:30pm

F倉展室

Dirty Electronics、Tim Shaw

Beyond the Loudspeaker」工作坊

日期

時間

地點

藝術家

11月19日

3pm – 6pm

賽馬會立方

Dirty Electronic、Tim Shaw


許思樂和林儷

許思樂和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

Dirty ElectronicsTim Shaw

這表演裝置以DIY的聲音電路及線圈取代常見的動圈揚聲器,作電子聲音即興演出。這對組合將在另一場三小時的工作坊中帶領參加者用高壓脈衝發生器、電極和電池製作發出聲音的電子裝置,並以之進行即興表演。工作坊歡迎任何對聲音藝術及揚聲器製作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葉慧和卓夢婷

葉慧和卓夢婷的表演以自我意識為主題,前者與人工智能語音助理互動,連同影像裝置,調和人類、超自然存在和機器之間的交流溝通。卓夢婷將在聲音迴蕩的空間中利用微小的聲響和擴音效果,共演出聲音與虛空的關係。


合辦機構

現在音樂

現在音樂 (CMHK) 成立於2007年,旨在推廣、策畫及促進「聲音」於跨界別藝術的實踐,並籌辦各類的藝術項目﹐以支援作曲家、音樂家及聲音藝術家在科技上、藝術上及跨界別創作上的需求。現在音樂致力成為扶植來自不同藝術界別藝術家的支援組織及藝術家作交流創作及跨媒體實驗合作的平台。


藝術家簡介

Dirty Electronics
許思樂
林儷
Tim Shaw
葉慧
卓夢婷

John Richards 對 Dirty Electronics 的探索在於共享經驗、社交互動和批判製作。他關注群眾電子音樂演出和自製電子設備,並將這些活動歸納為整體行動。那是一種流動、現場的實踐,與工作坊裝置和表演裝置息息相關。他的創作挑戰音樂、表演藝術、電子設備和平面設計間的界限,跨越媒界和擁抱社會層面。他也為自家創作、電子音樂表演,和與關乎聲音藝術的物件和材質手法撰寫無數文本。 

藝術家許思樂往返香港與荷蘭兩地,創作以研究導向,作品類型多向,主要涉及裝置藝術、音頻與現場展演、出版物和文字創作。她的作品常以自身的背景進行辯論性和、藝術性的探索,利用個人生活體驗中的地理距離探究社會更深遠的影響:當中的意義如何、被誰有權創造。她現時致力探討認識論殖民主義如何影響社會架構、語言、心理和它潛在的操控性。她的作品多以錯置的手法聚焦於各種模糊和微妙之處,意圖轉化社會慣例、常態無知和語言模糊,以扺抗、反省和批評當代體系。 

許氏的作品曾於荷蘭TENT、蘇黎世藝術大學研究院、香港Para Site和大館等地方展出。她的版畫獲荷蘭Museum Meermanno—House of the Book和荷蘭皇家圖書館收藏。她曾是南韓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立陶宛Nida Art Colony等地的駐場藝術家。她在2021年發佈了長篇刊物《May We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Ambivalence》。她的創作和展覽獲荷蘭Stroom Den Haag and Mondriaan Fonds支持。

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作曲及電子音樂系,其後於荷蘭皇家音樂學院繼續進修。林儷一直在擴展表演的意義和屬性,以音樂作為基礎,運用各種戲劇元素去探索不同聆聽體驗可以共存的空間,及與其他藝術型式取得平衡的地方。她作為作曲家的活動不限於創作器樂,還出現在多媒體作品中,以電子聲音和表演元素為主導。她不時與戲劇導演、編舞、演員和視覺藝術家合作,探索室內、室外和虛擬表演空間。她曾與荷蘭音樂劇場公司 de Veenfabriek、弗萊堡SWR Experimentalstudio、海牙New European Ensemble 及香港創樂團合作。參與的藝術節包括慕尼黑雙年展、司徒加特 Die Irritierte Stadt、赫爾辛基Musica Nova Helsinki、冰島Cycle Music and Art Festival、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和 Sonic Anchor。

Tim Shaw 是以聲音、光線和溝通媒介創作的藝術家,以表演、裝置和聲音漫步演繹作品。他興趣在於如何使用多樣的技巧和科技建構或探索聆聽的環境。他以田野錄音、電子設備、錄像、模組合成、發聲物件、自製硬件和軟件創作。他的作品、錄音和文本曾獲 The Guardian、Arte Tracks、Neural、BBC Radio 3、We Make Money Not Art、The British Music Collection、The Field Recording Show、Alphr、Its Nice That、SHAPE 和 The Space 分享。

​​葉慧(生於廣州)是一位工作於維也納的錄像藝術家及作曲家。她的作品涉及多種媒介,包括實驗性紀錄片,影像及聲音裝置, 並長期探討個人社會身份認同在不同文化語境中所折射的複雜與多樣性。在她近期的作品中,藝術家注重探索​「​聆聽​」​(the act of listening)的社會意義,以及聲音與不同當代社會現象的多元關係。葉慧是2018年Kunsthalle Wien Prize的得獎者,同時獲2020年Follow Fluxus Wiesbaden Grant提名。在2022年,她獲得BS projects聲音藝術創研計劃,一個由Kunsthochschule Braunschweig和下薩克森政府合辦的獎學計劃支持。她亦是酷兒女權主義藝術家團體Mai Ling的合創人,以及Association of Women Visual Artists Austria (VBKÖ)成員之一。她的作品最近在奧地利的Kunsthalle Wien、Vienna Secession、泰國Jim Thompson Art Center、波蘭WRO Media Art Biennial以及廣州時代美術館展出​。 

卓夢婷,跨媒介藝術家,劇場導演。 生於廣州,2015 年於英國倫敦從事當代表演創作與研究。 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演出創作碩士畢業。為社會與自然中不可預測的隨機性而吸引,試著用參與式裝置、聲音表演、一對一劇場等形式來探索人與人之間超越語言的連結。聲音創作主要使用非樂器、噪音、現成物品、身體的移動,以探索聽覺政治—訊號的創造、接收、傳輸、操縱—以及聲音和空間交匯的邊緣點。近期聲音創作見於意大利東方美術館、英國倫敦 Frieze、Cafe OTO 等。

表演作品曾在劇院、畫廊和其他空間(包括公園、海灘、卡拉 OK 俱樂部、公寓和網路)與觀眾邂逅,包括英國曼徹斯特 esea contemporary、德國曼海姆 Schillertage 藝術節、英國倫敦當代華人藝術節(Chinese Arts Now)、德國柏林 Berliner Ringtheater、捷克布拉格四年展(PQ)、英國移民之勢藝術節(Migration Matters Festival)、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