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

神話製造不夜館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

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

神話製造不夜館

藝術不夜館: 神話製造者——陳甲骨及宋祖承表演

大館對談: 香港變裝文化的真相及演出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 「老師早晨!」& 「教師工作坊」

大館對談:展「露」與社會變革

日期及時間

2023年2月11日 - 4月1日 請參考節目時間表

地點

賽馬會藝方二樓

費用

大館Fan 尊享節目,免費

簡介

來參與於周六下午舉行的「神話製造不夜館」,在融洽、輕鬆友好的氛圍下以嶄新角度了解藝術與世界各界的連繫。

「神話製造不夜館」聯同黃鈺螢博士、好青年荼毒室與十一位嘉賓共同打造,從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中的酷兒主題及藝術實踐出發,連繫至歷史、文學、哲學、夜生活及等亞文化主題的相關討論。

來自藝術、時裝、攝影、舞蹈、文學、學術等領域的講者將進行一系列引人入勝的分享,即場與觀眾交流,從中延伸至不限於主題内的各類討論。在了解過去和發掘酷兒的可能性的同時,觀眾亦能想像我們自身多彩多姿的新神話。

日期

時間

合作夥伴

講者

題目

11.02.2023 (六)

3:00pm–4:30pm 

黃鈺螢博士

陳敬元、  馮佛成、郭家賜

酷兒創作與地下文化:藝術、派對、音樂

04.03.2023 (六)

3:00pm–4:30pm

好青年荼毒室

楊俊賢、李康廷

神話與性/別的交互詮釋

11.03.2023 (六)

3:00pm–5:00pm 

黃鈺螢博士

洪曉嫻、 林三維、 李偉能、 黃裕邦、黃鈺螢

書寫酷兒的身體和性 & 經典導讀

01.04.2023 (六)

3:00pm–4:30pm 

黃鈺螢博士

鄭詩靈、 中山和泉

性/別想象與現代亞洲新國族神話

地點:賽馬會藝方二樓

對談將以粵語和英語進行,現場設粵語和英文即時傳譯。

活動將嚴格遵守最新的健康及衛生防護指引,並採取有效的社交距離措施。


合作夥伴

黃鈺螢

黃鈺螢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師,教授性別研究課程中與文化、性/別相關的科目。她的研究興趣包括同性戀者身份認同、女性情慾、電影和新媒體。黃氏創辦了香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致力推廣女性藝術創作的獨立電影節「女影香港」,為性別平等和提高社會意識提供平台。她還於2018年與香港逸東酒店的黃子欣及Sally Coco的呂穎恆聯合創辦了「香港女人節」。 在學術研究與社會倡議以外,黃氏還積極投創作小說及視覺藝術作品。

好青年荼毒室

好青年荼毒室,一個哲學普及團體。定期以各種方式和大家討論哲學,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目標是把一個個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講者簡介

陳敬元
鄭詩靈
馮佛成
洪曉嫻
郭家賜
林三維
李康廷
李偉能
中山和泉
黃裕邦
楊俊賢

陳敬元是文藝活動組織者和藝術家,現任香港逸東酒店的文化總監。他是藝術計劃「真善美村」的聯合創始人。他的策展及藝術實踐圍繞流動影像、視覺藝術及行為表演等領域,探討技術、性/別、神話、亞文化等問題。

鄭詩靈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任教,曾任美國衞斯理學院女性及性別研究學系副教授。她的性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工作、人口販賣、婦女運動和政策制定。她的著作《 On the Move for Love: Migrant Entertainers and the U.S. Military in South Korea 》(賓夕凡尼亞大學出版社,2010)榮獲2012年美國社會學協會傑出著作獎 (性類別)。

馮佛成於南京出生,台灣成長,現居香港。如此多元的文化背景,使他的攝影作品流露出獨特的亞洲元素。馮佛成在學院修讀了電影製作及攝影,重新想像性別並探索其可能。在他的鏡頭下,世界展現出一番富現代氣息、引人入勝又出其不意的景象。

洪曉嫻,詩人。1989年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大學時期參與吐露詩社、中大學生報。曾任《字花》編輯、青年電台/電視節目主持。曾獲青年文學獎新詩初級組季軍、小說初級組及小小說公開組冠軍。現於中學任教寫作教育及自由撰稿人,文字作品散見於明報、聲韻、香港文學、端傳媒等。育有一女,開始思考更多關於性別身份、土地與幼兒成長的問題

香港藝術家郭家賜生於 1964 年,在香港和倫敦生活和工作。遊走於攝影、裝置和時尚等界別。從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攝影碩士學位後,他的作品關乎社會規範對邊緣化的身體和主體的看法。此後,他的創作與黑人藝術運動相關,並與Sonia Boyce、杜子卿和 Franko B 等藝術家合作。他是 1994 年倫敦Southbank Photo Show得獎者,曾為薩爾茨堡現代博物館的駐場藝術家,隨後在美術館舉辦個展《I am not what I am》。

林三維獲香港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學位,著有小說《白漬》(2016)、《月相》(2020)。短篇小說曾獲香港文學館文學季獎項,藝評層入選第三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其他藝評及小說散見於《號外》、《MING'S》、《Esquire HK》、《字花》等等。

李康廷,本科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及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攻讀博士。畢業後於各大專院校任教人文科學課程,現職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

李氏生於香港,是一名編舞、表演者和表演策劃人。他於2015年獲得英國倫敦當代舞蹈學院藝術碩士學位(當代舞)。同年加入不加鎖舞踊館為駐團藝術家,2020年被委任為舞踊館的副藝術總監,並於2022年升任為藝術總監,策劃一系列的當代舞節目及交流平台,推動本地及海外就表演藝術展開對話。2022年,他與李漢廷及劉曉江組成香港劇場構作(dramaturg)團隊Performative Dimensions。

中山和泉是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研究興趣集中於現代和當代日本和東亞的身體、性別、勞動和技術,探研月經、更年期和生死等的歷史議題。她透過教授新的生殖技術、生物倫理學和生物黑客技術,探索食物、時間、情感和生命的交叉問題。

黃裕邦著有英文詩集《Crevasse》(Kaya Press,2015)和 《Besiege Me》(Noemi Press, 2021),前者獲得美國「Lambda Literary Awards」男同志詩歌組別首獎。黃裕邦過往曾參與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及所羅門·古根漢美術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的寫作計劃,亦獲《澳洲書評》頒「Peter Porter Poetry Prize」。

楊俊賢,人稱「鹽叔」,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後於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攻讀博士,現時在各大專院校任教哲學和思考方法課程。他在2016年與朋友創立「好青年荼毒室」,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