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嘉賓接手導賞團

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嘉賓接手導賞團

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之選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不夜館

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老師早晨!」& 「教師工作坊」

大館對談:「希望」—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與Tobias Berger對談

工作坊: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展覽製作

日期及時間

2023年6月3日 - 9月3日 請參考節目時間表

地點

賽馬會藝方

費用

以活動當日展覽門票入場

簡介

歡迎參與大館當代美術館––嘉賓接手導賞團。我們邀請來自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士和教育工作者,以他們的視角帶領觀眾探索展覽「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透過講解與互動,特約導賞員將與觀眾分享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技術和靈感來源的獨特見解。導賞團鼓勵觀眾從中探討對展覽的感受和想法,與導賞員一起體驗帕翠西亞.皮奇尼尼怪誕離奇,深受觸動的奇幻世界。

是次活動由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劃,特邀藝術及策展研究員賴文杰、藝術家李可穎、策展人及藝術家曾智愛怡、嘉賓策展人及寫作者萬豐、藝術家黃姬雪、藝術家兼教育者黃榮法及建築設計師吳鐵流共同呈現。  

廣東話或普通話場次:下午2時至3時
英語場次:下午4 時至5時 

請憑「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當天有效門票參加導賞團,名額先到先得,請登記以優先預留。有關購票詳情,請參閲KLOOK購票網或向現場購票處查詢。立即購票


導賞團

賴文杰
李可穎
曾智愛怡
萬豐
黃姬雪
黃榮法
吳鐵流

導賞團以神話、超現實及極寫實藝術作參考,向觀眾介紹皮奇尼尼的混種生物雕塑,藉此探索其關注物種共融及互相關懷的藝術創作能如何開拓生態批評的空間,以重新思考非人類中心的多元世界及未來。

導賞團日期: 1/7 (廣東話 及 英語)、 16/7 (廣東話 及 英語)、 29/7 (英語)、 13/8 (英語)、 27/8 (廣東話 及 英語)、 3/9 (英語)

賴文杰是一位藝術及策展研究員,主要著重從生態、社會參與實踐以及性別議題探討當代藝術,尤其是策展、裝置、行為及攝影等媒介。他曾就職於不同藝術文化機構協助策展和研究工作,包括M+、故宮博物院以及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他在2021年獲《Journal of Curatorial Studies》頒Emerging Writer Award並出版藝評;亦於2018年獲授Laidlaw學者於香港大學及列斯大學進行有關中國宣傳藝術中性別表現的研究。

導賞團以展覽中出現的書本作引子,選取本地著名科幻偵探小説《衛斯理》的作家倪匡的著作跟皮奇尼尼的作品對讀,思考生命的循環和當中的難題與矛盾。

導賞團日期: 17/6 (廣東話 及 英語)、 8/7 (廣東話 及 英語)、 15/7 (廣東話 及 英語)、 22/7 (廣東話 及 英語)

李可穎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碩士課程。作品多通過聯想式的創意實踐和文獻研究,建立以影像和裝置藝術為主的創作框架。同時,她亦以藝術家身分參與博物館教學活動設計,以博物館場域進行特定的教學互動體驗。 她現專注於思考圖書館的歷史空間,以及圖書館被掠書籍的流轉及其存置痕跡。她常從史料原點延伸,作根莖式的探索,嘗試在文獻空間及社會狀態中尋找自我感知經驗在當下的意義。主要展覽包括《(Trans)Media Painting and Drawing》,蘇黎世藝術大學,蘇黎世(2017)、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2018,南韓(2018)、《巴西咖啡室》,Para Site,香港(2019)、 台北水谷藝術展/演計畫,台灣(2022) 和《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水谷藝術,台灣(2022-2023)。

導賞團透過中國神秘動物學和神話探討皮奇尼尼的超寫實混合生物,尤其是藉鑒薈萃珍奇博物的神話地理志古籍《山海經》。

導賞團日期: 3/6 (廣東話 及 英語)、 10/6 (廣東話)、 11/6 (廣東話 及 英語)

曾智愛怡是現居香港的策展人及藝術家。她創辦了實驗藝術空間Current Projects,以不同展覽項目推動跨界對話。她此前曾協助建立大館當代美術館的亞洲藝術家藏書館,同時為大館「BOOKED: 香港藝術書展」的策展團隊之一。她的策展意向注重探討藝術家如何在政治變遷中發展新的創作語言及和符號,以及如何透過魔幻現實主義、反諷、幽默以及神話構建等手段,探索在合法與違規、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閾限。

導賞團將轉化為適合不同背景觀眾參與的藝術評論寫作工作坊,邀請觀眾一起表達對展覽的想法。

導賞團日期: 24/6 (普通話)、 29/7 (普通話)、 12/8 (普通話)、 13/8 (普通話)、 19/8 (普通話)、 2/9 (普通話)、 3/9 (普通話)

獨立策展人,寫作者,工作生活於香港,他的寫作和策展研究關注地方性和藝術生態系統的交織。他近期策劃的展覽包括《一份收藏,兩次展演》(2022,Rossi&Rossi),《塵》(2022,Whitestone),《餘炙》(2021,Axel Vervoodt)等。2023年,他發起了「青喉」項目,一個持續進行中的關於離散和華人文化的策展項目。

萬豐為許多藝術媒體和大眾媒體撰稿,如藝術論壇和端傳媒等。他也是藝術寫作平台「島聚」的創始人和執行編輯,該非盈利藝評項目特別關注以香港為中心的當代藝術現場。

導賞團以關係及聯繫的概念為重心,透過解讀展覽中的「嵌合體」雕塑,以至觀眾觀察作品時的身體姿勢與動作,引領觀眾反思人類生命的脆弱性和情感的温度。

導賞團日期: 25/6 (廣東話 及 英語)、 9/7 (廣東話 及 英語)、 23/7 (廣東話 及 英語)、 6/8 (廣東話 及 英語)、 20/8 (廣東話 及 英語)

生於香港,於2018年取得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文學士(榮譽)。作品多以現場藝術、裝置藝術、錄像及繪畫作為媒介,透過自身對時間和空間的探索,探討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互相聯繫。近期展覽包括,她們立於末世(香港巴塞爾藝術展x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 2023),後人類敘事——以科學巫術之名(香港Para Site,2022), 貴腐(香港Para Site,2022), Per. Platform #3 (Per. Platform x Eaton HK, 2022)。 於2011至2022年間獲得香港Para Site 藝術空間「2046醖釀獎助金」。2023年9月, 黃氏將赴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ZHdK))修讀藝術碩士課程。

導賞團會探索「聯繫」這個在皮奇尼尼的創作中至關重要的概念。導賞團將以她的作品作橋樑,和觀眾一起理解其他擁有共同美學或議題等的當代藝術作品。

導賞團日期: 18/6 (廣東話 及 英語)、 2/7 (廣東話 及 英語)、 30/7 (廣東話 及 英語)、 26/8(廣東話 及 英語)

黃榮法是一位藝術家兼教育者。他曾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香港藝術學院和香港教育大學等大專院校講學,目前任教於嶺南大學。他擁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的藝術碩士學位,他的研究和實踐通過行為和視覺藝術關注時間性。黃氏曾在《藝術論壇》、《Art Review: Asia》、《藝術新聞》和《Yis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發表文章。

他的各展包括「Time Isn’t Our Border」(香港歌德學院)、「Our Feet Are Always Younger than Our Heads」(香港視覺藝術中心)、「The Dashes; The Laughter; The Reservoirs」(臺北亞洲藝術中心)以及「Filing Down a Steel Bar Until a Needle is Made」(倫敦Tintype Gallery)。他的作品亦曾參展世界各地的機構,包括卡爾斯魯厄Media Museum ZKM、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首爾市立美術館、星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以及臺北關渡美術館。黃氏於2019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紐約獎助計劃,後於2021年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第15屆香港藝術發展獎 - 藝術新秀獎 (媒體藝術),作品的公共收藏亦包括M+ 美術館及CHAT六廠。

吳鐵流將探討皮奇尼尼怪誕而可愛的雕塑作品的二元性,以及如何透過發展同理心去包容社會的多元性、反思我們與彼此、科技和自然的共存。

導賞團日期: 4/6 (廣東話 及 英語)、 10/6 (英語)、 24/6 (英語)、 5/8 (廣東話 及 英語)、 12/8 (英語)、 19/8 (英語)、 2/9 (英語)

吳鐵流在香港從事建築設計和教育工作。他曾在紐約、巴塞爾、香港的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公司工作,現在主理他自己創立的事務所「人人建築」。吳氏畢業於哈佛設計研究生院,現任香港大學建築系兼職助理教授。他的建築與藝術評論文章在多種雜誌上發表,包括《CLOG》、《San Rocco》、《MONU》、《時代建築》、《Art Plus》、《樣本》和《舞蹈手札》等。


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