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青蛇」特別放映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青蛇」嘉賓接手導賞團

「青蛇」特別放映

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

日期及時間

2024年3月23日 2:00pm – 9:00pm

地點

賽馬會立方

費用

大館Fan 尊享節目,免費

簡介

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展覽「青蛇」的特別影像作品放映,聚焦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分別為卡洛琳娜.卡伊塞多、索妲特.伊斯梅洛娃以及劉雨佳。她們的作品拍攝於南美、中亞以及中國東北地區,均將現今與歷史脈絡互相聯繫。「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的參展藝術家們主要探討河流生態、神話和儀式的主題。他們長久以來將社會實踐融入創作,作品植根於不同地理,突顯無獨有偶的抗爭,同理心以及對非人類物種的關懷。

哥倫比亞藝術家及導演卡洛琳娜.卡伊塞多是南美致力於推動環境正義和未來資源的領軍創作人之一,她的作品透過原住民族知識和抗爭,探索人與土地及水源的關係。屢獲殊榮的烏茲別克導演索妲特.伊斯梅洛娃著重中亞的婦女歷史,透過一個基於類似灰姑娘的古代故事衍生出的祈福儀式,揭示中亞的文化歷史。生活於北京的藝術家及導演劉雨佳在近年都逗留東北地區,她最新的電影敘述當地神話、在四季之間生長於長白山的多元物種,以及菌類的縝密生態。

14:00-16:05 第一節 劉雨佳作品選集及藝術家分享

《蘑菇》

2023 | 13分鐘 | 彩色

在東北亞的廣闊北部森林裡,一種閃爍、難以捉摸的分散光線體現著森林生態的靈魂。在這斑駁的光線下,林中的生物群落交換著生命的數據和能量。藝術家劉雨佳用微距鏡頭捕捉樹林下的光,以及蘑菇周圍的生態。這些隱藏的生態系統所形成的微觀故事,被放大為另一種叢林,最終呈現蘑菇與苔蘚、昆蟲和土壤之間的共生之舞。

《微光漸暗》

2023 | 64分鐘 | 彩色

從2022年到2023年間,劉雨佳四度前往長白山和松花江上游拍攝。她運用16毫米電影膠片、數碼相機、無人機和GoPro等多種影像媒介,拍下了伐木、狩獵、捕魚等活動。在跨越四季的拍攝過程中,劉雨佳面臨了極端天氣所帶來的巨大挑戰,鏡頭下冰封的松花江成為了時空穿梭的入口。藝術家融合民族誌、文學和民間傳說,以虛構的生態故事,模糊了自然與文化、科學與神話、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界線。電影在嘗試拆解種種對立同時,亦以其電影語言令觀眾與自然萬物產生共鳴感應。

藝術家分享將以普通話進行,現場設英語即時傳譯。

16:30 – 17:35 第二節 卡洛琳娜.卡伊塞多作品選集

《燃料到火焰》

2023 | 8分鐘 | 彩色

《燃料到火焰》將觀眾帶入一個「支付」(pagamento)過程,也就是把黃金償還給水體的儀式。這個儀式是為了保護哥倫比亞西北部聖圖爾班高地的生態系統而進行的,因為該地區擁有大量金礦,人們蜂擁而至,任意開採。「支付」儀式是原住民為了維繫生態和經濟的核心禮儀,這樣才可使地球上的生命週期保持流動和平衡。當財富積聚太多時,便會出現疾病,因此有必要「歸還」:亦即放棄一些珍貴東西,例如勞動或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事物。

《相互犧牲》

2022 | 12分鐘 | 彩色

這部短片帶領觀眾與一條鮭魚經歷一趟設法回到產卵地的旅程,溯源至美國愛達荷州的鋸齒山脈。鮭魚訴説它逆流而上時面臨的挑戰,以及在蛇河流域的湖泊、小溪和河流中的升溫情況。通過尼泊斯族原住民的旁白,觀眾會了解到鮭魚的慷慨如何維繫了無數代族人和生態系統的命脈。影片旨在強調自我犧牲、慷慨、愛和感恩的觀念,呼籲我們更關心鮭魚與人類的關係。

《感謝款待,破碎的身體正被治癒》

2020 | 8分鐘 | 彩色

被水和一匹匹布料分裂的人體暗喻溪水和河流的分支。不論是人體或水體,都致力尋求統一,成為一個集體,務求瓦解任何使之分裂的依托。影片的高潮展現出一個完整的人體,象徵河岸生態系統也有重新恢復完整的潛力。全片在聖嘉伯河和Wanaawna(聖塔安娜)河口拍攝,旨在針對美國橘縣尚未割讓的東瓦和阿查查門領土的主權問題,修復與原住民的對立關係。

《這不是水》

2015 | 5分鐘 | 彩色

影片刻畫了哥倫比亞南部烏伊拉省加爾松鎮的拉斯達馬斯瀑布,揭示水體是環境衝突中的活躍社會要素,並邀請大家重新檢討我們對山川景物的思考和功利關係,該如何使之擺脫殖民統治的影響。配樂融合了瀑布聲音和傳統原住民的蘆葦笛音樂。

《我們是河流》

2015 | 29分鐘 | 彩色

《我們是河流》探索巴西和巴拉圭合作興建的伊泰普水壩(世界上第二大水力發電站)如何引起「無地工人運動」。影片觀察不同水壩的建設及其問題,包括爭端不斷的貝洛蒙特水壩所面對的原住民抵抗及違規授權現象;由薩馬科鐵礦公司管理的班托羅德里格斯水壩發生過的一場生態災難;還有在巴西的里貝拉之谷,當地的卡伊薩拉族和逃亡奴隸的社區都極力抵制水壩建設。藝術家強調必須以集體抵抗及知識積累,去反對那些威脅了原住民生存的開發項目。

19:30 -21:00  第三節 索妲特.伊斯梅洛娃作品選集

《 Bibi Seshanbe》

2022 | 52分鐘 | 彩色

「Bibi Seshnabe Ona」為烏茲別克語,意即「星期二女神」,是中亞地區崇拜守護女神的一項祝福儀式。它融合了古代故事的一些要素,如主角能與動物溝通,也像拜火教那樣强調善惡對立、道德選擇和個人責任等概念,與另一著名寓言《灰姑娘》可謂異曲同工。影片結合了童話元素,並記錄了當今尚存的儀式,以及呈現了一位當代的「星期二女神」比比薩拉·阿里波娃,她是來自撒馬爾罕的一位專門治療燒傷的外科醫生,其創辦了一個庇護所,收容受到暴力對待的婦女。

《一萬八千個世界》

2023 | 23分鐘 | 彩色

根據12世紀波斯神秘主義者史哈布丁·亞希亞·蘇赫拉瓦迪的說法,我們的世界只是宇宙中一萬八千個世界之一,這在中亞的詩歌和文本中屢有提及。影片結合了導演從2004年至2022年儲存的未用檔案,都是她為各種計劃而於不同地點拍攝的鏡頭。影片還加入了荷蘭國家電影資料館藏品的許多片段。作為一個錄像形式的護身符,影片突顯了我們與祖先斷聯,以及失去寶貴知識的危機。

地點:賽馬會立方

免費入場,座位先到先得。

*全場不設劃位。電影暫未完成電影級別評定。若電影最終被評定為三級電影,入場人士必須年滿18歲。


藝術家簡介

卡洛琳娜.卡伊塞多
索妲特.伊斯梅洛娃
劉雨佳

卡洛琳娜.卡伊塞多(生於 1978 年)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哥倫比亞跨界藝術家。 她的大幅地理攝影、生動的藝術家書籍、懸掛雕塑、表演、電影和裝置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引領我們深入討論如何對待彼此和周圍世界的大門。 透過她的工作室實踐以及對受大型基礎設施和其他開採項目影響的社區的實地考察,她邀請觀眾思考當代社會不可持續的資本增長速度,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擁抱抵抗和團結。 過程和參與是卡伊塞多的實踐核心,她致力於重建環境和歷史記憶,以作為爭取氣候和社會正義的核心板塊。 在原住民和女性主義認識論的啟發下,她著重探究殖民凝視如何影響土地和水的私有化和剝奪。卡伊塞多是 2023-2024 年Soros Arts Fellow和 2023-2024 年蓋提研究中心的駐村藝術家。

索妲特.伊斯梅洛娃(生於 1981 年)是一位電影製片人和藝術家,成長於後蘇聯時代,並在塔什幹和巴黎之間實踐藝術。伊斯梅洛娃的電影巧妙地將神話、儀式和夢想交織在日常生活之中,探討中亞地區處於不同物質歷史和移民遺產之間的複雜文化。 她曾於2013年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中亞館。 她的電影曾在世界各地放映,包括柏林國際電影節(2014 年)、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2018 年)和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館(2018 年),以及第59 屆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第15 屆文獻展(2022 年)。 同年,她被阿姆斯特丹Eye Filmmuseum授予「Eye Art & Film Prize」,並舉辦作品回顧展。 同年,她在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Le Fresnoy舉辦了個展「Double Horizons」。

劉雨佳(b.1981)的電影運用詩意的語言去探索現實與虛構之間的模糊界線。 她把亞洲邊境的地貌視為靜止的時空漩渦,將紀錄片、文學、民族誌、民間故事和遊記編織成冥想電影,這些電影通常關注非人類生命體的經歷。

劉雨佳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並獲得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碩士學位。 她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北京,近期個展包括沒頂美術館,上海(2023);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2023、2017、2016);外交公寓第12號空間,北京(2021年);剩餘空間,武漢(2021);上海滬申畫廊,上海(2015)。 群展包括2023年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2022 年北京雙年展;2022年第四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緩存在」,杭州;以及2016年第11屆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