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夜館 — 在外:在內

藝術不夜館 — 在外:在內

日期及時間

2021年11月18日 7pm-9pm

地點

賽馬會立方,洗衣場石階及大館各處

費用

免費

簡介

十一月「藝術不夜館」以 《在外:在內》為主題,集合三位藝術家將生活裡在外的日常與想像,以裝置、影像及聲音演出橫跨大館室內外空間,呈現游離於回憶和現實之間的在內情感,探索獨一無二的內心世界。

節目將有陳子雯將母親對回憶的重塑,透露出一個家族於大館內鮮為人知的日常,於賽馬會立方場館內搭建交織過去與未來的空間,訴說一位母親的童年以及和女兒勾勒出與空間的對話,並邀請觀眾體驗舞台裝置。

鄺展維的《安魂曲》由作家及故事人阮志雄創作文本、本地音樂家演奏,此作將大館轉化成跨越生前死後的場所,尋索在面對死亡之時,人藉殯葬儀式所呈現的內在世界,散落於大館內各室外內播放。

Erkka Nissinen一系列荒誕又超現實的錄像作品將會在洗衣場石階循環播放,透過電腦合成、動畫、扮演等多種手法,洞悉日常生活的正常與失常。

(請預約賽馬會立方藝術家陳子雯的節目以預留座位,節目將於晚上7時開始入場,7時30分開始演出,我們邀請觀眾提前入場,於演出前走進舞台空間,體驗及發掘藝術家的舞台與聲音裝置。)

參與藝術家:陳子雯、譚煥坤、鄺展維、Erkka Nissinen

大館將嚴格遵守最新的健康及衞生防護指引,並實行適當的社交距離措施


藝術家簡介

陳子雯
譚煥坤
Erkka Nissinen
鄺展維

陳子雯的作品多以身體為命題,嘗試通過雕塑或裝置的形式,探討人類原罪及其淨化,當中牽涉死亡、性、暴力、宗教、犧牲、神話與禁忌等制約。她的作品試圖明言軀幹脆弱,卻必須應對「生存」的大量苛索,堅持與「活命」磨合共處;此過程充滿命運的矛盾,更伴隨著恐懼與悲愴。陳氏著重以自身經驗為創作起點,同時在藝術實踐中讓原材料得以轉化,從中發掘肉體的新潛能,最後達至形而上的踰越。

現於香港生活和工作。他的藝術實踐涵蓋雕塑、影像、錄像、文字、聲音和裝置。他從社會的鬼魂和物件涉取靈感。

曾參與的展覽和表演包括「玩樂。無聊。崇拜。」(Tomorrow Maybe,香港,2019)、「新巴比倫」(Prsntprsnt,香港,2019)、「本真機器」(Twenty Alpha,香港,2019)和「形聲」(現在音樂,大館當代美術館,香港,2020)。

於英國倫敦大學斯萊德藝術學院畢業,並於芬蘭赫爾辛基的芬蘭美術學院取得碩士學位。他的作品曾於阿姆斯特丹的Ellen de Bruijne Project Space和Smart Projects Space、赫爾辛基市立美術館藝廊Kluuvin Gallery和海牙1646等場地展出。

Nissinen的裝置結合錄像與平面,建築一個看來像零售店的電影場景,探討人類的存在、沉溺與現代生活荒謬之間的複雜關係。

鄺展維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作曲家,創作範疇包括管弦樂、合唱以至為各種室樂組合及獨奏者而寫的音樂作品。近年其音樂作品曾於日本、瑞士、意大利、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韓國及香港等地之藝術節及音樂節中演出。鄺展維於2020至2021年樂季擔任香港小交響樂團之駐團藝術家,並於2020年年初於蘇黎世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藝術家駐留計劃。

鄺展維的創作中也有打破演奏廳範式的音樂作品,探索將音樂作為一種體驗處境的創作方式。鄺氏不僅創作過數個場域特定音樂作品和聲音裝置,亦曾與來自其他範疇的藝術家多次合作。2018至2019年,鄺氏於《聽得見的城市》擔任策劃及作曲,與香港創樂團、聲音掏腰包及視覺藝術家鄧啟耀合作,為香港多個非音樂廳場地創作一系列名為《亞特拉斯》的場域特定作品。